中国可能要大手笔投入约60亿元用于全固态电池研发。
想象一下,这笔钱能买多少辆特斯拉Model 3啊!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一汽、上汽、卫蓝新能源和吉利这六家明星企业,可能会成为政府基础研发支持的幸运儿。
这可是行业内史无前例的大动作,由政府相关部委牵头,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开展研发。
固态电池,这个听起来就很酷的名字,其实是一种比传统液态电池更牛的技术。
它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明显,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电池产业的创新技术。
未来,这将进入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和培育产业化应用阶段,完全符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。
固态电池作为前沿新兴技术,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。
想象一下,快充、量产级固态方案上车,这可是产业链发展的重大里程碑,有望进一步加速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。
它具有不可燃、耐高温、无腐蚀、不挥发的特性。
这就意味着,它避免了传统锂离子电池中的电解液泄露、电极短路等现象,降低了电池组对于温度的敏感性,根除安全隐患。
同时,固态电解质的绝缘性使得其良好地将电池正极与负极阻隔,避免正负极接触产生短路的同时能充当隔膜的功能。
与传统锂电池相比,全固态电池最突出的优点是安全性。
中国提前布局固态电池,大有领跑之态。
部分企业已进入固态锂离子电池(半固态电池)中试阶段或量产阶段,2025年前可能实现固态电池量产。
中国早在十年前已着手布局固态电池产业,多家电池厂商固态电池技术领先,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固态电池研究
固态电解质成膜工艺是固态电池制造中的关键。
在固态电池正负极极片的制备流程中,与液态锂电池相比,多了电解质涂敷一项;在后续生产流程中,则将原来液态锂电池的注液环节改为浸润环节。
生产线中新增浸润机,不再使用注液机
全固态电池通常采用软包的方式集成,不需注液化成。
固态电池生产工艺需要在电极、电解质、界面工程及封装技术等方面进行突破,前段工序基本与液态锂离子电池相同,中、后段工序上,固态电池需要加压或者烧结
在固态电池领域,除了宁德时代之外,还有几家公司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:
比亚迪:作为中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,比亚迪在固态电池领域也有所布局,致力于研发和生产高性能的固态电池。
赣锋锂业:赣锋锂业专注于氧化物厚膜技术路线,掌握了锂基负极材料深加工和固态锂电池制造的核心技术。
自2014年开始进军动力电池行业下游,2017年建成了第一代固态锂电池中试线,不断加注固态电池的研发投产。
国轩高科:国轩高科发布了360Wh/kg的三元半固态电池,并在投资者问答平台披露,公司的高安全半固态电池,单体能量密度达360Wh/kg,配套车型的电池包电量达160KWh,续航里程超过1000km。
此外,400Wh/kg能量密度电池在公司实验室已有原型样品。
孚能科技:作为国内前十动力电池生产商之一,孚能科技专注于三元软包路线,目前已有330Wh/kg半固态电池中试样品,并且持续布局400Wh/kg产品,后续现有产线可通过简单改造来适配未来新技术发展路线。
当升科技:当升科技已系统布局氧化物、硫化物、聚合物等主流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及电解质技术路线,相关固态锂电产品已成功导入辉能、清陶、卫蓝新能源、赣锋锂电等固态电池客户,并实现批量销售。
亿纬锂能:亿纬锂能在固态电池领域已开展聚合物类固态电池的研究,目前已初步实现了室温下的稳定运行,将在微型电子产品中实现应用。
新宙邦:新宙邦保持高的技术研发投入,目前已有聚合物体系、氧化物体系和硫化物体系的固态电解质产品,并正积极与下游客户合作推进产业化应用,也在按客户的未来需求对产能进行积极布局
这就是我们今天聊的全固态电池的故事。
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突破,更是一场能源革命的开始。
想象一下,未来我们的手机、电脑、汽车,甚至整个城市的能源供应,都可能因为这项技术而变得更加安全、高效。
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机会,更是全世界的机会。
让我们一起期待,全固态电池带来的绿色未来吧!
投资顾问:朱威
执业编号:A0380622090001
简介:
顶点财经首席投顾,曾担任华金证券投顾负责人,央视CCTV2-《交易时间》特约评论员;山东经济台《金钱树》、《股市麻辣烫》特约评论员;义乌电视台《股事财经》特约评论员;义乌商报财经类专栏常驻嘉宾;上交所专题投教活动常驻嘉宾。
免责声明: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。
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,请独立判断和决策。